【我父母、叔叔、舅舅都有糖尿病,我會不會一定得糖尿病啊?
我有糖尿病,會遺傳給孩子嗎?】
關于糖尿病,特別是2型糖尿病會不會遺傳,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非常關心的話題。合康譜曾經接待過一位得了糖尿病的年輕小伙,剛結婚一年,但因為自己有糖尿病,至今不敢要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糖尿病到底會不會遺傳;如果真的會遺傳,我們該怎么辦?
一、2型糖尿病具有明顯遺傳傾向
2型糖尿病有很強的家族聚集性,臨床上常見一家幾代人發生糖尿病的情況。
研究顯示,如果父母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這個人一生中發生糖尿病的概率約為40%;如果父母雙方都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這個人一生中發生糖尿病的概率約為70%,是普通人的15-20倍!
可見,有糖尿病家族史,并非100%發病,將來子女也并非一定會得糖尿病,這說明遺傳并不是糖尿病發病的唯一原因,糖尿病只是具有“遺傳易感性”,但并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遺傳病”。
*遺傳易感性:指容易發生疾病的體質
二、后天因素決定是否發病
做好這兩點可以避免
實際上,糖尿病的發病,還需要后天“助攻”,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超重肥胖、缺乏運動、長期熬夜、抽煙喝酒、緊張焦慮等,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是導致糖尿病最終發病的最主要原因。
遺傳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礎和內因,而環境因素則是患糖尿病的條件和外因。
就好比,遺傳基因是一顆種子,只有在濕度溫度合適的土壤環境下,才會生根發芽。
如果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家族史,兩個方法可以避免得糖尿病:預防+篩查
預●防
預防需要從先天遺傳及后天環境兩方面來著手,具體就是:
1. 做基因檢測,了解自己的先天遺傳基因
我們無法改變自身的基因,但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提前預知自身糖尿病及并發癥風險,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干預外因,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目前科學家們已發現超過500個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點,這些基因位點主要與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不足、發生肥胖相關。
另外,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也與遺傳易感基因密切相關,會有明顯的個體與種族差異。
因此,糖尿病易感基因檢測、致病基因檢測、并發癥易感基因檢測等基因檢測項目,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身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病風險,從而提高疾病防范意識,未雨綢繆,及早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2.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對于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而言,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不管有沒有家族遺傳史,我們都需要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于預防各種慢性病及癌癥都相當重要。
對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來說,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飲食有度、營養均衡、適量運動、早睡早起、戒煙限酒、減壓放松等,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及延緩糖尿病的發生,不讓遺傳這顆種子發芽。
《糖尿病研究雜志》于2021年發表的一項對1.1萬上海人進行的基因-環境相互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顯著降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或易感傾向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風險。
*健康生活方式的標準:
1. BMI<24
2. 水果與蔬菜攝入充足(≥4.5杯/天)
3. 不抽煙或已戒煙>1年
4. 充足的體育鍛煉(≥600代謝當量/周)
5. 睡眠充足(6-8小時/天)
篩●查
2.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對于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而言,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不管有沒有家族遺傳史,我們都需要養成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于預防各種慢性病及癌癥都相當重要。
對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來說,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飲食有度、營養均衡、適量運動、早睡早起、戒煙限酒、減壓放松等,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及延緩糖尿病的發生,不讓遺傳這顆種子發芽。

三、有糖尿病家族史
如何阻斷遺傳給下一代
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中,遺傳因素只占約30%,最主要是由后天不良生活習慣誘發的。
因此,阻斷糖尿病遺傳的關鍵在于阻斷不良生活習慣的“遺傳”,而不是基因層面的阻斷。
上文提到的一家幾代人多人發生糖尿病,除了跟家族遺傳有關,也很可能是由于相同的生活習慣導致的。同一屋檐下,不良的飲食習慣、作息習慣等非常相似,那么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一同升高。
所以,自己有糖尿病,是可以要孩子的。如果不想孩子得糖尿病,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
1. 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習慣,避免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體重超重或肥胖者得糖尿病的概率要比體重正常的人高數倍。
想要子女不得糖尿病,必須從小調整其飲食結構,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喝太多飲料、吃太多高脂零食、挑食偏食等,增加體育鍛煉,避免體重超重或肥胖。
丹麥有一項研究發現:兒童期超重會明顯增加成年期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但是如果能在青春期前恢復正常的BMI,2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則與正常人相似。
所以,不要再以把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為榮,為了孩子將來的健康,必須要從小控制體重,以身作則,給孩子倡導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定期進行糖尿病篩查,早發現早治療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薦, 具有下面情況的兒童和青少年屬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應及早篩查:
肥胖/超重(BMI≥相應年齡、性別的第85百分位數),且合并以下3項危險因素中至少1項:
母親妊娠時有糖尿病(包括妊娠期糖尿病);
一級親屬或二級親屬有糖尿病史;
存在與胰島素抵抗相關的臨床狀態(如黑棘皮病、多囊卵巢綜合征、高血壓、血脂異常)。
對于這些高危的兒童和青少年,宜從10歲開始篩查;青春期提前的個體,則推薦從青春期開始篩查。如篩查結果正常,建議每3年至少重復篩查一次。如果體重指數不斷增加,則需要提高篩查的頻率。
總之,糖尿病易感基因是先天的,最終得不得糖尿病的命運還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